50net永乐高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碳达峰与自然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明媚的初夏阳光,轻轻洒在冬涟河旁。2021515日,由上海市土地学会、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土地学会土地经济专业委员会、50net永乐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承办的“碳达峰与自然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举行。 

上海市土地学会林驹会长,上海电力大学黄冬梅副校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土地经济分会主任、长江学者黄贤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安录教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研究员,《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土地学会副会长、土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克强教授,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副院长孙永平教授,上海市土地学会监事长、同济大学石忆邵教授,上海市土地学会秘书长施玉麒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50net永乐高党委书记张艺主持。

黄冬梅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回顾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表达了对于本次活动的良好期望和祝愿。她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占据绿色低碳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本次会议紧紧围绕这一议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为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出谋献策,意义重大。上海电力大学作为能源电力特色行业高校,能够为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驹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市土地学会对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学者嘉宾表示欢迎,对各位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上海市土地学会多年来紧密联系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就“碳达峰与自然资源利用”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共商对策,事关国家战略,意义深远。

黄贤金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中国很多土地经济学者在为国家建言资政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市场改革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的战略论述,为土地经济分会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崭新契机。他还对“碳达峰与自然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给予了高度期望,希望专家学者们针对城乡土地改革、国土空间优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等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的学术探讨,在交流中碰撞新的火花、激发新的思想。

开幕式结束后,由50net永乐高常务副院长潘华和《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分别主持了高峰论坛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主旨报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安录教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康艳兵研究员、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孙永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王克强教授、50net永乐高邹秀清教授、50net永乐高司军艳副教授分别以“碳中和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效率与碳排放效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未来、新挑战、新机遇,碳市场建设的经济学逻辑及其中国实践,农业土地的生态地租——基于碳中和的视角,碳汇交易和自然资源管理,碳中和时代新能源项目用地合规风险防范为主题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结束后,潘华副院长和王庆日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点评和总结。

黄贤金教授以“碳中和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题,分析碳中和战略实施对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需求,揭示国土空间格局现状特征对于土地利用碳汇的影响,探索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对于碳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生态过程模型及IPAT模型,预测2060年中国碳源/汇特征,提出基于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政策建议。张安录教授以“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效率与碳排放效应”为题,理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逻辑关系,并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案例,对2001-2015年“两型社会”实验区建立前后,区域经济联系对土地利用效率变化和碳排放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区域经济联系对土地利用效率和碳排放有显著的影响,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结论。康艳兵研究员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新未来、新挑战、新机遇”为题,对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与重大意义、双碳目标的深远影响与新未来、实现双碳目标的挑战与机遇、碳中和中长期实现路径与碳达峰近期工作的若干思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孙永平教授以“碳市场建设的经济学逻辑及其中国实践”为题,首先从环境治理、全球外部性、跨代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其次从环境属性视角,讨论了碳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等内涵因素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从社会经济属性视角,讨论了碳市场的生态补偿和生态扶贫等外延功能。再次从环境有效性、成本有效性、激励有效性等多个视角,构建了碳市场建设的经济学逻辑。最后,以湖北省碳市场为例,分析了中国碳市场的实践进展。王克强教授以“农业土地的生态地租——基于碳中和的视角”为题,从农业生产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农业生态价值与农业生态地租、郊区农业地租核算、静态和动态农业地租数值模拟等进行分析,认为农业地租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地租、农业生态地租和农业景观地租,农业生态地租、农业景观地租由早期的零支付到全额支付,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增加农民的地租收益,增强农民保护农用地农业用途的积极性,也有助于从农业方面助力碳中和的实现。邹秀清教授以“碳汇交易和自然资源管理”为题,从作用机理、物质实体和动态转化三维视角探讨碳汇内涵,基于排污权交易制度剖析碳汇交易的基本原理,介绍中国和国际自然资源碳汇建设及交易的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控,开展多类型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碳汇建设;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提升多种自然资源碳汇能力;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自然资源碳汇市场交易等政策建议。司军艳副教授以“碳中和时代新能源项目用地合规风险防范”为题,以新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规定为切入点,就新能源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新能源项目的用地合规风险类型作出简要介绍。并结合实务案例对实践中光伏项目、风电项目的常见用地合规风险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项目经验及法律视角,提出有关风险的防控措施,对新能源项目中的潜在纠纷及争议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515日下午议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碳达峰背景下自然资源利用行业发展论坛,由上海电力大学经管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韩云昊副教授主持,上海网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力大学兼职教授高军和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顾丹妮律师分别以基于双碳目标的智慧综合能源体系构建,碳中和时代新能源项目开发及建设风险管理要素为主题做了精彩报告。高军董事长以“基于双碳目标的智慧综合能源体系构建”为题,介绍了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新校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分析了智慧综合能源体系及能源管控平台对“双碳”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双碳”目标下,智慧综合能源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总结了在“双碳”目标下,构建智慧综合能源体系的措施和实施路径。顾丹妮律师以“碳中和时代新能源项目开发及建设风险管理要素”为题,首先介绍了碳中和时代新能源项目开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次从实务经验角度,分析了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项审批手续及许可文件;最后基于真实案例,对新能源项目开发及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风控措施。主旨报告后,韩云昊副教授进行了生动点评和总结。

第二阶段是学术论文交流论坛,共有三个平行分会场组成。分会场一由50net永乐高副院长侯建朝教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牛星副教授进行点评。石忆邵教授以上海都市圈为例,首先对上海都市圈进行文明形态划分,量化分析了不同文明形态的碳汇差异,结果发现上海都市圈碳排放和碳汇区域差异显著;赵宝成等探寻了地质工作如何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分析了地质工作在上海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管理领域的前景,提出了上海陆地“绿碳”和海洋“蓝碳”的增加路径;许倩等采用了绿色专利数据表征绿色技术创新,并参考彭纪生手册对政策进行量化,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政府政策如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结果表明政策数量大于效力并大于执行力;徐斐懿等构建了风险指标体系,包括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并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城市居民土地财政风险进行了评估;廖峰华等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城乡融合视角下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任煜芸等基于扩展的IPAT模型,预测了中国的碳排放达峰路径和碳达峰要求,并从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方静等通过分析各主体利益诉求,并计算利益分配影响因素权重,建立了综合能源服务利益分配模型,很好的激发了主体间合作的积极性;张玉峰等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供应侧和需求侧用户进行分析,并在考虑电力公司效益约束、用户可调整负荷幅值及用户的用电满意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双方的效用函数,采用NSGA-Ⅱ算法求得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得出三条建设性的结论;颜静汝等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得出综合能源系统各能流之间特性不同、时间尺度不同、耦合方式不同,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特性建立多能流耦合系统的统一模型的结论。

分会场二由50net永乐高副院长胡伟教授主持,同济大学石忆邵教授点评。曾灿英以贵州省碳排放为研究对象,运用碳排放测算方法,得到贵州省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由集聚向分散发展,高碳排区域减少,中等碳排区域面积增加等结论。张珂工程师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上海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的关联度,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深入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等建议。朱徐凯同学以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为研究对象,利用IPCC碳排放评估方法计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得到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和能源强度是影响浙江省海洋渔业碳净排放量的三大主要因素的结论。裴晓雯同学对山西省工业碳排放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LDMI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提出了加大能源利用结构的改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规等建议。万东婷同学将政策工具归结为命令、激励、象征和劝诫、能力建设和系统变革五个类别,通过政策文本的选择,对宅基地改革试点进行政策分析,得出地方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机制,协同有效地运用系统变革、能力建设、激励等工具实现宅基地功能的多元化等结论。肖蕾同学以碳达峰和自然资源分类为背景,研究了我国燃料的碳排放情况,对未来我国碳排放提出了相关建议。李佳同学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碳中和情况,对我国碳达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了分析,介绍了碳达峰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高旭同学利用复制者动态(RD)分析各主体策略,对阻碍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政府、行业、综合能源服务商等层面提出相应建议措施。彭欢同学基于ABM模型对我国电力系统能源转型进行了模拟,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竞争优势三个角度得出相关结论。姚正同学利用含CSP电站及GSHPIES低碳调度优化模型对含光热电站及热泵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低碳调度优化,得到通过GSHP可承担系统大量的热负荷需求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等结论。

分会场三由上海电力大学经管学院院务秘书杨迎春副教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李红波教授点评。黄忠华博士介绍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对中国高耗能产业地方政府土地供应的影响。周赟同学在垃圾分类政策中得出环保违规惩处对群众具有规范作用。孙彦伟老师给出了碳达峰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要求,以及自然资源部门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全、矿、农、海四大抓手。李静同学认为限购政策对我国住房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显著影响。杨佳峰同学对长三角地区碳排放进行模拟,认为为更好的实现碳达峰目标,长三角地区应当优先选择绿色发展策略。王诗勇同学经过研究,得出城市扩张的行为并没有真正促进户籍城市化发展,流动人口也未在城市完全定居的结论。李国祥同学展示了环境规制、区域环境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何辉同学验证了基于模糊多态贝叶斯网络的光伏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模型的科学可行性。胡丽杰同学认为地方政府土地融资风险的测度重点应放在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与其债务规模匹配程度上,并从时空演化的角度探讨土地融资风险的变化趋势。卢存禹同学基于中国电力行业,认为新能源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的方式促进碳减排。

研讨会结束后,上海财经大学王克强教授主持了简短隆重的颁奖仪式。本次学术研讨会共收到相关学术论文70多篇,经评审专家多轮遴选,共评选出上海电力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土地学会土地经济专业委员会、上海土地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等5家优秀组织单位;评选出优秀论文49篇,其中特等奖2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优秀论文奖12篇。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还有来自上海市土地学会各理事单位代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学生近200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战略目标诉求,从碳达峰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碳达峰与能源结构转型等多个角度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对在场嘉宾、学者和广大青年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启发,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相信本次研讨会能够为我国2030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的助力,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


马勇 供稿